您好,欢迎来到南京广播电视台!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 > 焦点

一江清水万重山| 企业扩产线忙研发 政府勤服务赋动能 中国医药城书写“奔跑的故事”

2024年06月02日

驱车行驶在江苏泰州的中国医药城内,处处透着一股锐意进取的创新气息。一座座现代化厂房、孵化器、实验室拔地而起,一大批优质医药企业纷纷落户,一个个生物医药细分赛道日益成熟,不断拓展着泰州大健康产业的广度和深度。

5月30日,“一江清水万重山”网络主题活动联合报道组走进泰州中国医药城,实地探访当地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成果。

谈及泰州,人们或许对她的历史与文化了解更多。这座拥有21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,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,也是吴楚越文化韵味的融合之地,汇聚了江淮海之风的独特魅力,千百年来“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”,被誉为祥泰之州。

然而,就是在这样一座生活节奏悠然闲适的古城,近年来,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乘势而上、持续突破。泰州将大健康产业作为全市“1+4”产业体系中的“C”位,建成全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,疫苗产业集聚度全国最高,医药产业产值居全国地级市前列,2023年全市(规上)大健康产业规模站上3000亿元台阶。

作为相关产业的重要载体,泰州中国医药城于2006年启动建设。2009年,泰州医药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。借助部省共建优势,中国医药城通过建设“药品监督服务综合体”,设置“1+4+3”联合工作模式,汇聚各级药监资源和专业化人才团队,建设区域性监管创新和服务产业发展一体化综合平台。十多年间,抗体、疫苗、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,多项数据指标在全国同类园区中位居前列。

成功并非偶然。在生物医药产业中,研发是所有企业家最关心的事情。中国医药城根据企业需求,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和研发链,先后投入超23亿元建设系列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、新型研发机构、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。其中,研发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及孵化载体总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。

从孵化效果看,园区内20多个新药品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,30余个Ⅰ类新药正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,多个Ⅰ类新药和Ⅲ类医疗器械已实现上市销售;在孵企业先后10余次获得“国家重大新药创制”科技重大专项、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等支持。

一个个创新产品的亮相,助力泰州中国医药城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。2024年3月,随着一声锣响,荃信生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,本次发行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得投资者热烈响应,为2022年以来香港公开发售认购倍数最高的IPO项目。而这也成为中国医药城第8家本土上市公司。

“作为一家2015年成立于中国医药城的本土企业,公司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各方面的悉心呵护。公司目前在管线储备、研发进度、产品力和商业化进展等方面均具领先优势,是目前国内自免领域能力最为全面的生物医药公司。”荃信生物董事会秘书兼联席公司秘书胡衍保说。

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除了荃信生物外,中国医药城内还汇集了扬子江药业集团、济川药业集团等知名医药健康企业,吸引了包括阿斯利康、雀巢等14家全球知名跨国制药企业落户。“每一家都有自己的‘拳头产品’,像疫苗工程中心孵化产业中慧生物的‘慧尔康欣’四价亚单位流感疫苗,瑞科生物研发的重组九价HPV疫苗REC603,鲲鱼健康‘拜妥优’粉剂全营养配方食品等,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,并在市场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,激励了企业扩产线、忙研发。”

发展十余年,中国医药城一直立足资本赋能产业发展,推进有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。根据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金融需求,中国医药城精准有效提供“债券+股权+选择权”的金融资本供给,积极推动设立政银合作金融创新产品,既让“一穷二白”的种子团队能够发育成长,也让创业团队在漫长摸索期及时找到资金。

“给平台”“给资金”的同时,中国医药城还发挥“店小二”职能,给予拟上市企业“保姆式”服务。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园区抢抓政策机遇,多次邀请各交易所专家为企业开设专题辅导、现场考察教学,先后举办生物医药企业主题沙龙、科技金融高峰论坛等多场活动,提升企业挂牌上市本领。同时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,有效推进上市进程。

江水澎湃,催人奋进。从当年的一片农田,到如今集聚1200多家医药企业,2100多项“国际一流、国内领先”的医药创新成果落地申报,42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创业,产业链式发展、集群发展……面向未来的中国医药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“成绩单”!

  • 来源:中国江苏网
  • 编辑:缪露